微摄-摄影号
加载中...
打赏用户
{{item.NickName?item.NickName :"微摄用户"}}
{{item.Title}}
{{item.Title}}
{{storyInfo.NickName}}
您正在为《{{storyInfo.Title}}》打赏
输入金额
微信支付
支付宝支付
分享到微信朋友圈
{{storyInfo.Title}}
举报
作者最新摄影号
{{item.Title}}
举报
爱在人间——李小琳新书发布与书画展
中国国家画院党委书记燕东升致辞
中国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苏士澍致辞
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致辞
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致辞
中国文联原副主席冯远致辞
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徐里致辞
原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连辑致辞
国家画院诺大的明德楼,因为《爱在人间 诗琳画卷》的展览而显得诗意流淌。欣赏小琳的书画,令我不由联想到几个字:“静,净,敬,境,镜”。她的书画中自然蕴藏着一股宁静的力量,以及纯净的气质。还有以敬畏之心写成的极有境界的诗词,就像一面镜子,可以照见每个人。
艺术的人生与人生的艺术是不可分割的。能在两者之间自如切换乃至很好的平衡,本身即是很高的造诣,也是最高的艺术。这种艺术,为一切艺术中最难把握与掌控。小琳却做到了。
她的书法中蕴含的既有书,也有法。这书,是她对生命的看见与陈述;这法,是她对世界的读懂与慈悲。所有伟大的作品就像一个个存放着人类灵魂的盒子,作家们揭开了人类的灵魂,放在自己编织的盒子里,目的是为了让更多人看到更多灵魂的样子。书法家与作家正好相反,书法家写到最后,呈现得都是自己灵魂的样子。像小琳这样能以形写神,以情感人,对事业的执着,对亲情的顾念,对天下的悲悯,对自然的敬畏,对生命的领悟尽在其中的书法家极为少见。但小琳却谦虚地自称是业余爱好。她说,习练书法,只是因为热爱。可她在这份爱中爱得投入,爱得深情,同时也爱得清醒。我以为,爱的清醒比爱的痴迷是一种更高的境界。犹如当年的弘一法师,当他觉悟到“爱即是慈悲”时,他写出的每一个字都是慈悲的。就像我们能从小琳的书法中看到她的个性、她的灵气、她的神采、她的风骨,她的整个鲜活的生命状态。在她的书法中,每一个字都有她个人的气韵与气质在里面。看小琳的诗词书画,不能仅仅只是站在专业的角度去审视,如果从单一的视角去衡量,就像站在一个平面去看三维世界以上的空间。但是如果结合小琳过往六十年的人生,我们将会发现,我们从她的书画作品中看到的不仅仅是字与画,而是她纵横天下、气势磅礴的人生与经历,是她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修为与素养,是她敢于担当又甘于淡泊的气度与心境。
在小琳的书法中,我们所能看到的,一笔一划都是真。她是真的在用心写字,每一个字都由心而出,一气呵成。她既师法古人,也做她自己。这最为难得。看她的书法,有一股俊秀清朗之气,这个时候,我们似乎忘记了她的性别。她无疑是一位完美的女性,走到今天,她既得益于这种内外兼修的完美,使得做任何事情,她都能得心应手。但也因为过于完美,而使人怀疑她的真实性。因为普罗大众看惯了不完美的人,不相信世间有完美。一旦发现有不符合自己一贯认知的人,就开始攻击,也不管自己是否认识,是否了解。我不止一次遭遇过这样的事,我相信小琳也曾经很多次地遭遇过。于是我选择了写书,而她则在书画中排解这些,也与自己获得和解。当无处诉说时,就书写。有些人的人生注定是孤独的,孤独几乎是每一个英雄的宿命,同样也包括了女性中的出类拔萃者。好在,这样的人物总是能够很好地享受这种孤独,并于孤独中又创造出新的奇迹来。
小琳的天赋异禀正在于,当常人心乱如麻时就在纸上乱涂乱画,而当她身处逆境之时,她却以更加严苛的标准来要求自己。这需要她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气息,唯有调息、调心到心如平镜、波澜不惊的状态下,才能写成铁线篆、瘦金体。好的书法,就像好的文章那样,让人一见倾心。看后只觉神清气爽。不但书写者需要具有崇高的灵魂,每一个字也都是有灵魂的,唯有人的灵魂与字的灵魂相匹配,做到融会贯通,才能心手一处,下笔有神。就这点而言,小琳将自己的心境和灵魂与书法如此深刻、优雅地匹配,若非有很高的修为,或者说若非书法的圣手,怕是不能做到。小琳在诗书画方面极具天赋,触类旁通,她常将所思所感自然而然地融入作品当中。此次展出的楹联作品均为八尺四裁的竖幅大作,通天委地、字阔如斗,用墨厚重扎实、章法稳定。细细欣赏小琳写的那些楹联,难道真的仅仅只是对联吗?还是更多地包含了她对生命的深彻领悟,以及对信仰的虔心追求与对道德的更高渴望。
作为一名成功的企业家以及被人广泛关注的公众人物,在她六十岁之后的人生中,她又为自己布置了许多新的任务。比如:“光明行动”,她带领大家去为失明的人做眼部手术,帮助他们恢复视力,重新回归正常的生活。
作为“行知丝路研究院”的创办人,自学院成立以来,始终以“让当下最有成果的人来培养更优秀的人”为愿景,创新商学,打破重理论轻实战的课程模式,致力于为企业家提供系统的理论和实战指导,通过著名导师授课、公司上市助力、投资融资指导、优质产业对接等全方位的赋能,培养既有真才实学、勇于担当,又有家国情怀的杰出企业家,推动中华文化的发展与传播,谱写新时代全球化合作的丝路故事。
作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的理事长,她关注国人的生命健康以及临终关怀的重要性。她提出医学作为直接面对与服务人的学科,应该更加注重人文关怀。人文是医学之魂。应该注重医学人文精神、医学人文关怀、医学人文价值的建设与培养。并强调医务工作者需要具有完善的人性、修养、仁爱、达礼的品性。
她始终在考虑大众的需要,始终在为国家、为天下做事。这是我深深敬重她的地方所在。这也正是她对人类大爱的呈现。正如这次书画展的主题,爱贯穿了一切。所展示的百余幅书法、绘画作品中,书法作品以十八字楹联的形式,讲述一段段人生故事。六十副楹联,组成了她过往六十年的传奇经历。
然而亲眼目睹小琳朝气蓬勃的风采,如何也不相信她已经走过了人生的一个甲子。唯有翻阅她写下的文字,记录的那些经历以及心路历程,才不得不心服口服,她真的已经走过了六十多年的人生。于是又从心里生出感叹与感恩。感恩她记录下的一切,感叹她让我们见证人类所能做到的极限。
小琳习惯于将每一年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记述下来,整理成册,谓之《心路历程》。并每十年做一次总结,将十年间的人生感悟,重要时刻的人生经历,提炼为《诗琳心语》。细细品读之余,从中领略到创作者内外兼修的学识,刚柔并济的处世哲学。全书分为五个篇章,讲述了不同时期的心路历程。每个篇章都以“爱”为引言,将人生成长的资粮称为《爱的启蒙》;创业治业三十六年电力光明行称为《爱的奉献》;华丽转身之后,再次深刻反思人生的意义,决定做身心灵健康的光明使者,以文化教育健康为事业称为《爱的滋养》;把学习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“儒释道”的过程称为《爱的修行》;最后,将资助有需要的学子,帮助改善家乡的面貌,建造希望小学等各种大爱行为称为《爱的心愿》。
小琳也获得过诸多的荣誉,但是荣誉并没有使她骄傲,更没有捆住她的手脚,相反,她想要为大众做得更多,更好。从电力行业退下来后,她很快就翻开了人生的第二个篇章,积极投身于“让世界更美好,让人类更健康”的行动。提出“美丽中国,人人健康;健康中国,人人享有”的口号,并真正从自身做起,主动管理好自己的身心灵健康,从而更好的造福于社会,造福于人类。
小琳说:“总结过往序章,心中坦荡,因为我们有无愧的青春,我们有嘹亮的战歌,我们更有骄人的业绩。忆往昔,只是要翻开新的一页。我希望我们这一代人的奋斗故事,会影响到下一代,他们会继承我们的事业,奋勇向前。如果我的故事能够给当代年轻人以启迪,不忘爱在人间,向美而行,我的书写便有了意义。”
如此壮阔豪迈的人生,无疑是常人无法企及的。但是她并不因此高高在上。当一组六张丈八的宏幅巨作“九天君竹”矗立在所有人的面前,人们都屏住了呼吸,忍不住仰起脸,画面上的神竹枝干遒劲、坚韧挺拔、大气磅礴,非凡人所能画。那一刻,所有人不仅仅是在仰视这幅见所未见的“九天君竹”,也是从心底里仰视这位出手阔达的神奇女性。当我看到她趴在地上画“九天君竹”的视频时,那一刻,我看到她仿佛已融入于无边的竹海之中。她将自己的姿态放得越低,她在人们心中的位置便越高。
当她于大雪纷飞之中在墙上铺开张二的大纸,拿起粗大的毛笔,悬墨而作画时,那一刻,她仿佛又化身为那株在千里冰封中不畏严寒、傲视群芳、顶雪开放、凌寒留香的腊梅。无论世事如何变更,她都坚忍不拔地去迎接生命中一个又一个的春天。她不需要用言语向任何人解释,她的作品就在那里,竹子在她的宣纸上节节拔高,腊梅在她的宣纸上兀自绽放。我以为,这世上,再没有比这更好的解释,更好的证明。
当然,她早已不再需要向任何人证明自己。她的优秀一直就在那里。她只是在做自己想做的喜欢的事情。因为还有无数的后生需要鼓励。难道还有比这更好的鼓励吗?任何以实际行动所做出的鼓励远胜于千言万语。我相信,无数人会从小琳的《九天君竹》中看到鲲鹏展翅的志向,会从她的《咏梅》中看到铁骨冰心的精神。我想,这才是艺术真正的意义与最高价值所在。这也是小琳对整个世界的爱之所在。她的爱在宇宙星辰之间,也在一草一木之间;在一呼一吸之间,也在一字一画之间。
她就像落到凡间的天使,为人间带来光明与美好,也带来无穷的力量与希望。
沈思源于2023年5月27日
沈思源
中国当代作家、艺术评论家。
擅长透过文字洞悉人性,通过写作直抵生命本质。著有《何去何从》《漂魂》《水里的圣经》《返思录》《梦醒记》《太阳之子》《安之书》《孤独之美》《天才女人》《我的爱》《二囡家书》《必由之路》《走着走着就遇见了》《吾心安处》《生命是一场喜悦的旅程》等多部长篇小说及各类文学作品。她一直坚守文以载道,将自己的思考和写作专注于探求宇宙的实相、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价值。